今后,浙江省内所有法院刑事涉案财物的变现处置均通过司法拍卖-刑事案件涉案财物专场进行公开拍卖,一元起拍。
7月28日上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网络司法拍卖新闻发布会。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置及执行工作,加大“打财断血”力度,提高刑事涉案财物的处置效率,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犯罪的经济基础,浙江高院首创(点击了解详情?)《浙江省法院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网络司法拍卖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扩大刑事案件中可先行处置财物的范围,创新设立“一元起拍”的司法拍卖竞价规则。
重点解读
1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难题
长期以来,刑事涉案财物处置难、处置慢、变现率不高、执行到位率低,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难题。尤其是在涉案财产查证和处置上,现有规定不够明确具体。依照民商事案件的执行规则和流程处置刑事案件涉财产部分周期长、财产贬值幅度大,影响财产处置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惩治犯罪的效果。
今年是中央部署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之年。据了解,今年1至6月,浙江法院共审结黑恶犯罪案件384件1847人,判处五年以上重刑439人,重刑率24%,判处财产刑1240人。
“处置涉黑恶资产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内容。”浙江高院刑一庭庭长周步青说,为进一步规范黑恶势力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的证据收集、审查、判断及财产刑的判处执行工作,省高院于今年6月联合省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印发《黑恶势力刑事案件涉案财物查证与处置工作指引》。全省法院在快审快判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同时,严格依法处置涉案财产。2018年截至今年6月底,共执行到位36869万元,执行到位率30.75%。
2
首创“一元起拍,一次拍定”的竞价规则
为此,浙江高院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联合阿里网拍,用四个多月的时间集中力量攻关,研制开发了刑事案件涉案财物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出台《规程》,创造性地实行“一元起拍,一次拍定”的竞价规则。
《规程》大胆采用无保留价拍卖规则,实行“一元起拍,以拍定为原则”的处置规则,如无悔拍等特殊情况,只需进行一次拍卖即可成交;《规程》扩大可先行处置财产的范围,除涉及罪与非罪等重大争议案件外,让更多的财产在判决前处置完毕,只要符合“权利人申请”的程序条件和“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被害人和其他当事人合法利益”的实质条件,不受刑诉法列举的财产类型的限制,均可先行处置。
为保证拍卖的公平公正,《规程》明确,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不得竞买且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竞买与其行为相关的拍卖财物。
考虑到一拍成交,为最大可能避免偶然性,《规程》区分动产与不动产,均较网拍司法解释规定的公告期各增加了五天。
发布会后浙江高院执行监督处处长方嘏风接受媒体采访
3
首批拍品成交100%,平均溢价三倍
据了解,7月2日,司法拍卖平台正式上线刑事案件财产拍品。
首批拍品已于7月23日开拍,截至7月27日,已有8件拍品成交,成交率100%,均为黑恶犯罪案件中需处置的财物。
据统计,溢价率平均308.13%,最高1135.77%;竞价次数平均51(次),最高出价142次;延时次数平均17.88次,最高109次;围观人数62708人次,最高190071人次。
“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置与民事案件执行有共同之处,都追求实现财产处置价值最大化。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刑事诉讼以公诉案件为主,涉及侦查、起诉、审判,涉及部门多、审理周期长,尤其是涉黑恶类、涉众类等犯罪案件,往往受害人人数多、分布地区广,扣押的涉案财物以动产据多,有的财产易贬值。”浙江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魏新璋说,刑事涉案财物的执行如照搬民事案件执行,按部就班开展评估、拍卖,在设保留价拍卖规则下,仅评估、“两拍一变”等拍卖程序走下来可能就需152天。
《规程》创新设立的 “一元起拍、一次拍定”规则,从上拍到成交,动产一般为21天,不动产41天,效率极大提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涉案财物最后一次拍卖未能成交的,可以进行无保留价拍卖,即实行的是拍定原则。从已经进行的拍卖情况看,高效的同时竞价充分,实现了公开拍卖通过市场发现价格的根本目的。
魏新璋强调,刑事案件涉财产判项是刑事判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不使犯罪分子尤其是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彻底铲除其继续犯罪的经济基础,体现打击力度,增强震慑力。通过阿里拍卖平台处置刑事涉案财物,上拍后,围观者、参与竞价者众、溢价率高,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挽回国家、集体、个人因犯罪遭受的财产损失,使受害人最大程度得到经济补偿,对受害人也是一种抚慰。同时,网上司法拍卖受众面广,广受监督,能更大程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比线下处置能更好地防止和避免不规范、暗箱操作等问题,有利于促进执行司法规范化、确保公正清廉。